东莞地铁1号线最新进展来了,滨江体育馆站顺利完成,深基坑开挖前条件验收,成为全线首个完成该项验收的车站。
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共设车站21座,其中高架车站8座,地下车站13座。滨江体育馆站全长490米,是全线车站最长的车站。
日前,东莞市轨道一号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滨江体育馆站组织召开了深基坑开挖施工前安全条件核查会,监理、设计、勘察、监测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参加。他们按照验收要点逐项对滨江体育馆站的深基坑开挖前条件进行核查。
最终,核查组成员一致认为滨江体育馆站达到验收条件,可以通过验收。这意味着接下来施工方中铁五局可顺利进入到下一施工阶段——对车站主体深基坑的开挖以及盾构机下井,为车站主体建设以及盾构机下井创造条件。会议要求1301-4工区项目部后续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该段施工进度。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江体育馆站建筑面积为39400平方米,建筑空间为189698立方米,从开挖到结束将会出土181633立方米,相当于20立方米自卸汽车9082车,预计10月份完成全部开挖完成。
东莞地铁1号线? 起止站点
根据设计规划,目前,东莞地铁1号线线路起自望洪站(东莞西站),止于黄江中心站,线路全长约57.99公里,全线共设有21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8座,地下车站13座。
途经站点:一期工程21个站点:望洪站、道滘站、道滘东站、人民医院站、汽车总站、滨江体育馆站、莞太路站、中心广场站、鸿福路站、新源路站、东城南站、同沙公园站、水濂山站、大岭山北站、大岭山站、大岭山东站、松山湖站、大朗西站、大朗站、湿地公园站、富民南路站
一期线路起于望洪站,途径洪梅、望牛墩、道滘、万江、南城、东城、大岭山、松山湖、大朗、黄江这10个镇区,止于黄江中心站。
东莞地铁1号线? 对接、换乘
东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呈西北——东南走向,串联了我市水乡片区、中心城区、松山湖片区、东南片区等,并分别预留了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对接的条件。项目建成后将与已开通运营的东莞地铁2号线在鸿福路站形成“十”字换乘,实现快速成网、培育客流、资源共享的目标。
东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329.39亿元,其中2019年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周期为2019年—2024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序厅,之一展厅为中国古代体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几个部分。展出的古代体育文物、照片资料、绘画、拓片和沙盘模型,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见证。
之一跃入眼中的是石球,从距今10万年左右,属旧石器时期粗糙的大石球,到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000年的石球和陶球,明显地看到石球从生产工具到游戏器具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的产生。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描绘出古朴的线条、纹路,生动地表现了先人们联臂踏歌的情形,这种满足身心需要的身体活动,在奴隶社会已是庆贺、祭祀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从石镞、铜戈、青铜戈中,我们仿佛看到先人弯弓射雁的场面,这种游猎方式古人称为“戈射”。《戈射图》反映了从渔猎到农耕,弓箭从狩猎性质转变到军事训练和娱乐消遣。游水是渔猎中的另一种获得生活资料的方式,人面鱼纹彩陶盆和《游泳图》形象地描绘了《诗经》所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的景象。此外角抵,竞渡、青铜剑等文物,再现了生产劳动、部落战争和日常生活中古代体育的萌芽。
战国至秦汉三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产生,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为体育的勃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文物资料十分丰富,有墓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陶俑及诗、赋等。其中汉代画像砖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记录下诸多体育游戏活动。
秦汉之时,百戏艺术已发展成众多的表演节目,就汉画砖中所见就有跳丸、飞剑、叠案、戏车、透飞梯、驯兽、马术等。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石反映了当时融合了讲武之礼与各少数民族的乐舞杂技内容的综合表演形式??百戏。从左至右,之一部分是跳丸,也就是双手舞弄小球,跳丸的动作讲究流畅、轻快,历代跳丸有三、七、九、丸。还有跳剑、寻幢也是生动活泼难度较大的表演。前者与跳丸相似,只是以剑代丸,后者又称“缘幢”,通俗地讲是用身体的头、手等部位,撑起很高的长杆,顶部呈十字,在杆顶和横杆两端都有表演者。第二部分有十五人的乐队,鼓、钟、琴等乐器清晰可辨。第三部分是履索,履索可能是走钢丝的前身,而古人履索的动作复杂,甚至倒之而行。《百戏图》的第四部分是马戏与喜车,这是一种大型的杂技表演,它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而且也需要过人的胆量。其它的一些展品也生动地反映了各种表演项目,如:逆行连倒,即倒立行走。倒立的形式多种多样,汉倒立俑陶奁是一件很精彩的文物。此外类似钻火圈的冲狭运动,象燕子跃掠过水面的燕濯活动,在《石棺杂技图》中可见。
这个时期,蹴鞠活动十分盛行。这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足球游戏。“鞠”为皮革缝制,另一种是对抗性质的比赛。从画像砖、石及肖形印中都有丰富生动的记载。而沙盘模型则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一运动在汉代盛行的状况。
西汉《导引图》更是引入人胜,它图示了一整套的练习动作,如同我们当今练习各种拳、操的示意图。这说明,人类已经开始逐渐提高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强调通过锻炼来抵御外界的各种考验。战国时期诸多思想家的涌现,以及《黄帝内经》等书的出现,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人已创立了独特的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方式。华佗的《五禽戏》,庄子的“行气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可谓珍贵的古代遗产,至今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是封建社会高度发达的时代,古代体育由雏形走向初步定型。马球、武艺、养生导引是比较突出的项目,隋唐的棋盘又足见当时棋艺的盛兴。
马球在这一时期是最为吸引人的项目,馆内除各种图画、陶俑、铜镜、文字记载外,又特意 *** 了生动逼真的唐代打马球的巨大沙盘模型。马球在古代又称击球,唐代最为盛行,上到唐皇,下到士兵,都把它做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在唐代宫庭里,女伎一般都受过打球的训练,她们主要是陪皇帝、贵族消遣。后蜀花蕊夫人的《宫词》中说:“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这种景象在击球铜镜和唐明皇击球图中都有记载。”
唐代相朴运动成为节日娱乐活动和重要的比赛活动。可以从石砚、敦煌壁画、白描幡画上的相扑画了解这一运动在隋唐的发展。南北朝时战事纷纷,少数民族将骑术带入军中,唐代时,已盛行骑术和骑箭术。铜镜及图画中的狩猎图,恰是大诗人李白描述了“一射两虎穿,轻背落双鸢”的高超技术的体现。此外,唐代人的字舞,以人做字,栩栩如生,正是古代大型团体操的雏形。
围棋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文献中多有记载,望都出土的汉石制围棋盘,隋代张盛基出土的磁制棋盘,以及《重屏会棋图》、《仕女弈棋图》,记述了围棋的发展历史及其开展的普遍性。
习武的传统在我国根深化蒂固,从狩猎到“六艺”中的射箭,从大规模的武戏到“取士技才,必先弓马”的武举可见一斑。今天的习剑主要以强体长寿、练气凝神为主,逐步脱离了古时军队的训练 *** ,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华民族武术的精华之一。
宋代是古代蹴鞠发展的 *** 时期,成为当时的表演节目,而且产生了不同的踢法。从宋太祖蹴鞠图、儿图蹴鞠、宋代蹴鞠纹象牙笔筒,到元代蹴鞠铜镜上男女对练的形象,与“若道是成就了洞房中惜玉怜香,六皮儿香皮做烟眷”诗句相吻合。明代妇女、儿童依然喜好此活动,但朝廷已出现过禁止踢球的命令。
纵观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从有限的被保存和挖掘出的文物,使我们领略到中国体育演变的辉煌历史。
据报道,俄罗斯考古学家在罗斯托夫地区发现十四世纪的中国器皿。
在罗斯托夫地区城市亚速的拉科莫夫体育馆旁,研究顿河流域的考古学家在挖掘过程中发现了十四世纪的中国器皿残片。7月7日,亚速文物保护区博物馆的考察队队长安德烈·马斯洛夫斯基称,这些器皿属于古老的村落Azak,曾坐落于现今亚速的位置上。
“我们发现了一些容器的残片,”马斯洛夫斯基说,“有两个残片是中国的青瓷,还有一个是伊朗的器皿。最主要的出土物是一只象头状的青瓷花瓶把手,这样的器皿是之一次在金帐汗国区域和亚速发现。”
马斯洛夫斯基认为,十四世纪时,这些器皿非常昂贵,只有富裕的贵族才可能拥有。“那个时期最昂贵的就是舶来品,更何况它们本来在中国就不便宜,而运送过程又使得价格加倍。青瓷是中国的一种瓷器,价值不菲。”
马斯洛夫斯基称,在拉科莫夫体育馆的位置及周边曾经有一些贵族庄园。因此研究者认为,在该地区还将有类似的发现。
说明那个时候就有中国人在此居住过,所以留存了瓷器。